帶著 Moto Z 智慧手機去環島之開箱分享 / Hasselblad True Zoom 拍照神方便!

by / /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 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
Hello Moto!在低智手機時代曾叱吒風雲的 Motorola,如今在這智慧手機時代以 Moto 重返台灣市場,帶來了旗下超輕薄的 Moto Z、Moto Z Play 智慧手機,以及獨家的 Moto Mods,讓手機也能成為隨身音響、投影機甚至是小相機的功能。這次新年單車環島,就只帶著 Moto Z 與它的 Hasselblad True Zoom 模組來記錄旅程,Moto Z 本身的相機就相當夠用,但加上 Hasselblad True Zoom 多了 10 倍光學變焦,讓我在拍照上能有更好的構圖,拍遠拍近更方便,手機兼具相機的功能一台就搞定,這次就來跟大家分享 Moto Z 智慧手機的開箱介紹,以及這次環島時使用 Hasselblad 所拍攝的照片。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各位出發囉!帶著 Moto Z 去環島。

規格
Moto Z
作業系統:Android 6.0.1, Marshmallow(已升級 7.0)
處理器:Qualcomm Snapdragon 820 四核心處理器 1.8GHz、Adreno 530 GPU
記憶體(RAM)、4GB LPDDR4
儲存空間(ROM)、32GB/64GB 支援 microSD 卡(最高 2TB)
尺寸:75.3 x 155.3 x 5.19 mm
重量:136 g
螢幕:5.5 吋 AMOLED、1440p Quad HD (2560 x 1440)、535 ppi、Corning Gorilla Glass
電池:2600 mAh、TurboPower 充電
防水:防水奈米塗層
網絡:4G LTE (Cat 6)、UMTS / HSPA+、GSM / EDGE
SIM 卡:Nano-SIM 卡
感應器:指紋辨識器、加速度計、環境光感應器、陀螺儀、霍爾效應感應器、磁力儀、接近感應器
NFC:有
後相機:1300 萬像素、f/1.8 光圈、OIS 防手震、雷射自動對焦、零快門延遲、雙 LED 色溫校正 (CCT) 閃光燈、1.12um 像素、1080p HD 影片 (60 fps)、4K 影片 (30fps)
前相機:500 萬像、f/2.2 光圈、廣角鏡頭、閃光燈、1.4um 大像素
連線能力:Moto Mods 連接器、USB-C、隨附 3.5mm 轉 USB-C 耳機埠轉接器
藍牙:4.1 LE
Wi-Fi:802.11 a/b/g/n/ac 2.4 GHz + 5 GHz,MIMO
擴音器/麥克風:前方通氣式擴音器、4 個麥克風
影片拍攝:1080p (60 fps)、4K (30 fps)
定位服務:A-GPS

 

Moto Z 與 Hasselblad True Zoom 開箱介紹

這次過年環島,由於正逢低溫,因此本身攜帶的行李就比較多,再加上怕連日雨的關係,這趟就沒在帶著單眼出門,於是呼,為了能好好記錄這次環島旅程,因此才與 Moto 商借 Moto Z 手機與 Hasselblad True Zoom 模組。當時聽到 Moto 回到台灣時,的確有被 Moto Z 超薄機身給吸引,再加上能外掛 Hasselblad 相機模組,的確有打到我這次環島的需求,而在順利環島之際就來跟大家分享,帶著 Moto Z 與 Hasselblad 環島的心得囉!

Moto Z 手機在外觀上有她美麗與奇特的地方,例如超薄的機身與美背,以及排列工整的 Moto Mods 連接點,雖說手機的相機模組突出許多,但整體還是能夠接受;但是,手機正面有著大大小小的圓點,有的黑、有的灰,還有著方形(指紋辨識)與長條形(聽筒),老實說一開始需要習慣他正面的設計。而 Moto Z 設計於正面下方的指紋辨識,其不具備 Home 鍵功能,因此一開始使用時常誤以為他是 Home 鍵,按下後反而將螢幕鎖上,以致於初次操作時須習慣這設計。

規格上,Moto Z 採用 Qualcomm Snapdragon 820 1.8GHz 四核心處理器、Adreno 530 GPU 與 4GB 記憶體,在操作系統上都相當流暢,不論是指紋辨識解鎖、開啟 App 或者遊戲體驗,而剛好因為是冬天使用,很難感受到手機變溫的問題;系統上搭載 Android 6.0.1 並已升級 7.0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 Moto Z 與 Hasselblad True Zoom 外盒,Moto Z 外盒相當簡潔,功能介紹都在背面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外盒背面。

 

Moto Z 所有配件,有著產品說明文件、SIM 卡針、USB C-USB 現材、USB C-3.5mm 耳機孔、AC /DC 充電器(帶著連接線)以及耳機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所有配件。

 

接著來看看 Moto Z 正面,有著 5.5 吋 AMOLED 顯示器,具備 1440p 2560 x 1440 解析度、535 ppi 點距,並使用 Corning Gorilla Glass 保護;手機本身就有提供一個塑膠外框,用來保護最容易摔到的手機側面。

螢幕上方,有著長條狀的聽筒,以及圓形的閃光燈、前置相機,而螢幕下方則是方形的指紋辨識器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Moto Z 手機正面。

 

手機背面,Moto Z 提供一組吸附式木紋保護背蓋,其厚度會剛好切齊後鏡頭的高度,若要安裝 Moto Mods 則要取下這塊保護蓋,而這次環島我自己是直接裝著相機模組就出門了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 Moto Z 木紋保護背蓋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這塑膠外框還挺有用的,若手機不小心摔落,會由這保護框承受衝擊,保護效果、握感與美觀兼具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 手機螢幕上方特寫,有著金邊框的長條聽筒、前鏡頭、閃光燈與光感器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手機下方指紋辨識器特寫。

 

手機厚度僅 5.19mm 摸起來真的相當薄,在手機右側則有音量與螢幕開關 / 電源鍵按鈕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手機側面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拿著實機,那側面厚度真的相當驚人。

 

Moto Z 使用 USB C 介面,並取消了 3.5mm 耳機孔,因此附贈的配件中也有 USB C-耳機孔的轉接頭,若在環島休息時想聽音樂,就只能帶著這個轉接頭或者使用藍牙耳機了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手機 USB C 介面。

 

手機的 SIM 卡槽則在頂部,可安裝 nano-SIM 與 microSD 卡擴充容量,或者安裝兩張 SIM 卡也沒問題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Sim 卡槽則在手機頂部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複合式卡槽。

 

Moto Z 的後相機,有著 1300 萬像素、f/1.8 光圈、OIS 防手震、雷射自動對焦之相機模組,並備有 雙 LED 色溫校正 (CCT) 閃光燈;後相機本身效果就相當不錯,後方會有幾張照片與 Hasselblad 的照片比較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Moto Z 後相機。

 

只要將後方的背蓋取下,就能看到 Moto Z 那精美的機身與美背,而在下方排列整齊的則是 Moto Mods 的連接點。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Moto Z 完整背面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背蓋內裡有著防刮的材質,保護手機不會刮傷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若各位需要聆聽音樂,則需要帶著這條轉接器。

 

Hasselblad True Zoom 有著實體握把與快門鈕,再加上可 10 倍光學變焦的鏡頭模組,會讓 Moto Z 變厚不少,但相對的可以獲得更好的變焦與拍攝。Hasselblad 有著 1200 萬像素,比起 Moto Z 後相機的 1300 萬來說確實低了些,但相對的 Hasselblad 使用 1/2.3 吋 BSI CMOS 與 1.55µ 的像素尺寸,因此在相片品質上應該要好一些。

鏡頭模組,焦距為 4.5-45 mm,換算後相當於 35 mm 片幅下的 25-250 mm,換句話說就是包辦常見的 25mm 廣角,與 200mm 以上的望遠能力,只不過光圈就非恆定光圈而是 f3.5-6.5,規格上接近一般小 DC 的規格。雖然沒有更大的 f2.0 光圈,但其微距在未變焦的使用下最近 5 cm,若在 10 倍變焦時最近拍攝則來到 1.5m,因此使用上需注意這最近對焦限制。

相機具備 OIS 拍照防手震,以及 EIS 錄影穩定系統,但 Hasselblad 更可惜的是影片只能錄製 1080p@30,這也有可能是受限於 Moto Mods 連接點的規格限制;ISO 可至 200~3200 來調整,可記錄 RAW 檔與一般 JPG 檔案。

簡而言之,Hasselblad 可以說是半台相機,帶著鏡頭與感光元件,而運算、儲存與電力,則是由手機 Moto Z 來提供。

規格
尺寸:152.3 x 72.9 x 9.0 – 15.1 mm
重量:145 克
畫素:1200 萬像素
影片拍攝:1080p Full HD,30 fps
麥克風:2
感應器類型:BSI CMOS
感應器尺寸:1/2.3 吋
像素尺寸:1.55µ
光圈:ƒ3.5-6.5
變焦:10 倍光學 / 4 倍數位
焦距:4.5-45 mm (相當於 35 mm 片幅下的 25-250 mm)
微距:5 cm (無變焦) – 1.5 m (10 倍變焦)
閃光燈:氙氣閃光燈
閃光模式:自動、開、關
影像穩定系統:靜態影像 OIS、影片 EIS
ISO:自動、100、200、400、800、1600、3200
檔案格式:影像 JPG、DNG (RAW)、影片 MPEG4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 Hasselblad 內部有著說明文件,以及外出使用的袋子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裝上 Hasselblad 的 Moto Z 就像是一台相機一樣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並有著手感相當好的握把,以及獨立的相機電源開關,可在手機未解鎖下啟動相機(檢視照片需解鎖),而相機的 Zoom in/out 則是快門按鈕前的撥桿,快門按鈕具備半按對焦、全按快門的功能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相機套,可以保護相機不刮傷,但相對的這套子尺寸太剛好,塞進取與取出都有點麻煩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Hasselblad 背面。

 

Moto Z Hasselblad True Zoom
↑ Moto Z 桌面。

 

介面有點原生 但相對乾淨

Moto 所提供的手機介面,很接近 Android 原生畫面,但相對的桌面可客制化的功能較少,不過好處是不會裝一大堆用不到的 App,只保有基本所需的功能與 App,算是相當乾淨的系統。而在環島出發前,就替手機更新至 Android 7.0。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左:我的桌面;右:所有 APP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左:手機下拉控制選單;右:手機版本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左:系統設定內會有一頁目前安裝之 Moto Mods 資訊;右:設定頁面資訊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左:設定頁面中會顯示裝置目前的各種資訊;右:桌面編輯,功能相對簡單基本。

 

Moto Z 相機與 Hasselblad True Zoom 比較

剛收到 Moto Z 與 Hasselblad 時便在網路中搜尋相關資料,而在剛上市之際也有人提到,Hasselblad 的照片不如 Moto Z 後相機來的好,但在收到產品後試了一段時間,我的感想是:「Hasselblad 的照片像是原圖,並沒有經過太多的優化,但也有可能其相機曝光、白平衡的演算上,與 Moto Z 後相機有著差異所致。

不論是 Moto Z 後相機或者 Hasselblad,都同樣使用手機的相機 App,而在功能上Moto Z 後相機多了 HDR、慢速攝影的功能,換句話說 Hasselblad 沒提供 HDR 照片拍攝功能,就這點真讓我有點想不透!

moto Z 開箱
↑ 使用 Moto Z 後相機,則有 HDR 開啟的功能,可以讓相片動態範圍更好。

 

moto Z 開箱
↑ 使用 Hasselblad 時則會多了 H 符號(左上),提供基本的彩色、黑白、RAW 檔功能,以及幾個簡易的場景模式。

 

moto Z 開箱
↑ 相機有提供手動、全景模式,但未提供細部設定如對比、亮度…等。

 

moto Z 開箱
↑ 初次使用 Hasselblad 會有一段小動畫介紹,就是變焦、對焦等操作。

 

我簡單拍攝了三組白天、室內、晚上燈會的照片,以下照片都是原圖上傳至 Flickr,各位可自行下載下來比較。文章使用的是寬 800px 的縮圖,就這檢視來看只能看出 Moto Z 與 Hasselblad,在顏色表現上確實有著差異,但相片品質上兩者相似,但若透過軟體 100% 檢視比較時,就能感受到成像上,Moto Z 的 1300 萬象素還是技高一籌。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室外白天比較 Hasselblad,顏色沒那麼濃比較淡,縮圖成像上差不多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室外白天比較 Moto Z 後相機,顏色較濃艷。

 

室內食物比較,則可發現 Moto Z 後相機色彩較為飽和,對比 Hasselblad 感覺味增湯是不是有點淡?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室內食物比較 Hasselblad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室內食物比較 Moto Z 後相機。

 

接著晚上拍攝,Moto Z 有著 f1.8 大光圈與 HDR 模式,讓照片有更高的寬容度,而 Hasselblad 本身在計算曝光時,都會略暗的關係,雖說保留了亮部細節,但相對的人群暗部就偏暗。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晚上拍攝 Hasselblad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晚上拍攝 Moto Z 後相機。

 

不比較沒事,一比較真能分個高低,若使用縮圖或者上傳 Facebook 打卡,使用 Hasselblad 或 Moto Z 後相機,在照片品質上差異不會太大,但是若在 100% 檢視下,Moto Z 後相機還是稍微勝出,那 Hasselblad 到底還有需要嗎?

有!10 倍光學變焦,這也是手機相機難以辦到的功能,光學變焦有著更好的影像,且透過變焦能在構圖上更有想法,更能減少過於複雜的畫面,或者透過壓縮感來讓相片主題更明顯,而我在環島時也很常使用變焦,因為騎在路上有些路過的景點,景色可能在你的左手邊,當你懶得下車跑過馬路時,這個光學變焦就變得相當有用,而且能讓構圖更方便,更能突顯出想表達的主題。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這是我站在信義通化街路口,向通化街拍攝,這張是無變焦 4mm(相當於 25mm)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與上一張照片相同位置,在 10 倍變焦下等校 250mm 所拍攝,讓這段眾多的招牌更為醒目。

 

除了照片之外,我在抵達三仙台時,也錄製了兩段影片,各位可參考 Hasselblad 1080p 錄影與 Moto Z 後相機 4K 錄影的差別,當然 Hasselblad 在錄影時也能夠變焦來運鏡。


↑ Moto Hasselblad Mod 1080p 三仙台錄影

 


↑ Moto Z 後相機 4K 三仙台錄影

 

環島照片分享 Hasselblad True Zoom

再來就是環島時的照片分享了,以下照片都是使用 Hasselblad 拍攝為主,使用上我是覺得 Hasselblad 曝光大部分偏暗,另外每次開啟相機,要等相機 App 啟動後鏡頭到達工作位置,之後才能開始拍照,而當關閉相機時,也要確定鏡頭已完全收合,無法像後相機那麼快速進入拍照。

而我只節錄一半的環島照片,若各位對單車環島有興趣,或想看更多 Hasselblad 拍攝的照片,可參考我單車環島的文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環島出發前,在家清點行李的照片,有時 Hasselblad 在室內拍照顏色也會偏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出發當天拍攝,這張是使用 Moto Z 後相機所拍,有著 HDR 才有辦法將逆光與草地給記錄下來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使用 Moto Z 拍攝的新北大橋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這張則是 Hasselblad 10mm 焦段拍攝,拍出城市、山線與藍天,不過當時天空能見度普普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利用 Hasselblad 變焦拍攝,單車環島的好伙伴,還有全家便利商店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在單車道慢速騎乘時的照片,Hasselblad 曝光以分區測光模式,算下來就是拍天空比較適合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香山豎琴橋,抵達新竹時天氣還不錯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使用 Hasselblad 25mm 廣角所拍攝的合照,由於主鏡頭沒有美肌,拍合照還是用前鏡頭皮膚會比較粉嫩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宵夜,晚上拍攝 Hasselblad 還挺 OK,但若拍攝過於陰暗,則會容易失焦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後龍好望角的上坡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台中港,只有變焦才能拍出這畫面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布袋漁港的點心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 Hasselblad 黑白模式所拍攝的天空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南霸天丹丹必吃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台 1 終點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多良車站 黑白模式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某一夜的晚餐,牛肉湯 + 炒飯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豐原國小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遠眺三仙台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北迴歸線,這張我是直接變焦拍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台 11 抵達芭崎休息區所攝,這條又長又累!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花蓮的燈會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晚上拍攝,手持還是要拿穩點,這樣照片才會清楚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新城車站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太魯閣牌樓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北宜上的蘭陽平原全景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西門町的燈會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火樹銀花不夜城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Q 版媽祖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小奇雞。

 

Moto Z + Hasselblad 照片
↑ 環島成功的慶祝火鍋。

 

Moto Z 效能測試

效能上 Moto Z 使用 Qualcomm Snapdragon 820 1.8GHz 四核心處理器、Adreno 530 GPU 與 4GB 記憶體,對於上網刷刷臉書,或者透過 Chrome 來查兩鐵列車,其效能都綽綽有餘,安兔兔測試上也有著 13 萬左右的成績。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CPU 資訊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安兔兔測試 130,897 分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10 指觸控,與 SD 卡、內建空間、記憶體測試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PCMark 工作 2.0 測試,獲得 5,817 分,CPU 溫度在這冬天表現相當好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3DMark Sling Shot Extreme 測試 2,155 分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3DMark Ice Storm Unlimited 測試 25,052 分。

 

環島 Moto Z 續行力測試

此電量記錄為環島時所使用,一早出門變開啟 Strava 記錄軌跡,大約使用了 10 小時左右電量剩餘 22%,Strava 再用了將近 31% 的電量,其次則是螢幕與手機閒置;出發前還在想,Moto Z 只有 2600 mAh 電量夠不夠用,而實際使用上是相當 OK,當然隨行還是帶著行動電源,在飯店休息時就可以先充電,等著出門吃晚餐使用。

充電方面,從 18% 充電到 100% 大約花了 1 小時 30 分左右,而接著再使用 PCMark 工作 2.0 對電池做測試,電力用到剩下 20% 大約花了 4 小時 30 分左右,電力算是夠用,但不算超長效。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環島電力記錄。

 

moto Z 開箱
↑ 電力使用狀況。

 

moto Z 開箱 moto Z 開箱
↑ 左:充電記錄;右:使用 PCMark 測試電力,開始時間為 4:35:14 pm。

 

總結

Moto Z 有著超輕薄的機身,以及足夠的效能,整體表現上相當不錯,還可以透過 Moto Mods 來擴充功能,除相機之外還有喇叭、電源與投影機,而在未來應該會有更多更酷的 Mods 出現。

此外,環島時途經屏東上南迴與台 11 時都是細雨綿綿,騎久了單車的上管包也跟著進水,再加上三不五時會取出手機使用,但好在 Moto Z 有防水奈米塗層,縱使機身碰到雨水也 OK,應該能抵禦意外性的飲料翻覆事件。

而目前 Moto Z 旗艦機價位則在 1 萬 5 千元左右,而 Hasselblad Mod 價格則是 9,900 元;稍嫌不足的則是,手機正面有點雜亂之外,Hasselblad 雖然有著知名品牌助陣,但用戶應該會更希望,其相片品質要比手機的在好一些(也可能是價格考量所致),另外希望可以加入 HDR 與相機更多的控制功能,並優化 Hasselblad 的測光與成像。